为传播国学经典,滋养精神家园,12月23日,565net亚洲必嬴鸣谦书社的四名志愿者在舟山图书馆举办了以“播种国学种子,一直在路上”为主题的国学义教活动。据书社成员介绍,此次义教对象为6至12岁的孩子,课程内容主要从讲解国学经典《弟子规》、学习日常礼仪、练习关于礼仪的手指舞这三方面进行叙述。
人生第一课 国学第一师
课前,担任此次课程的主讲人马忠杰老师双手贴于腿侧,身体前倾,向同学们亲身示范了什么是鞠躬礼。同学们也学以致用,施以回礼以表尊敬。紧接着,便传来了清脆响亮的读书声,“弟子规,圣人训;首孝悌,次谨信;泛爱众,而亲仁......”只见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位置上,摊开手中书本,开始晨间诵读,内容正是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经典——《弟子规》。课堂上,马老师将生涩难懂的文言字句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,使隐藏于简短精炼的文字中的小故事跃然纸上,深深吸引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。

趁课间休息间隙,志愿者好奇地询问老师,“这么早就教小朋友学习经典文化,他们会不会不太理解,教学起来会不会很困难?”,老师面露微笑道,“拥有不朽的国学灵魂,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文学的智慧与灵性。从小便让孩子们接触国学,可以让善良的种子早早地埋藏在他们心底,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,这便是通常所说的‘人生第一课,国学第一师’。”老师的话让志愿者茅塞顿开,深感自身国学素养的不足,表示今后一定要多加阅读,拓宽自身知识面。
凡人之所以为人者 礼仪也
众所周知,中国素有“礼仪之邦”的美名,礼仪习惯需从小培养,方可成事。在马老师教习过程中,课下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们显得格外乖顺,一个个都表现得恪守规矩、谦逊有礼。
此外,老师还教授了课堂上的基本礼仪,包括坐姿、问好等方面。他指出,“礼仪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。学好礼仪,使其成为习惯,让文明守礼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,融入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,这便是学习礼仪的最终目标”。正所谓,凡人之所以为人者,礼仪也,人正是因为注重礼仪才与动物有了分别。

现场有一位志愿者表示,“现在的小朋友整体素质都很不错,走廊上遇到老师便会打招呼问好,受人帮助时会真诚道一声“谢谢”......这些小细节都展现出了作为新时代少年讲礼貌、重礼仪的良好风貌。”
本次义教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,还领略了国学精粹的魅力,品味中华文明深厚的人文底蕴。